在2015年整個家居建材行業發展不容樂觀的背景下,定制家居、互聯網家裝趨勢大好。在多數人看來,個性化是定制家居的標簽,標準化是互聯網家裝的代名詞,看似屬于矛盾體的兩者為什么能在同一市場形勢下都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呢?下面來深度剖析下定制家居與互聯網家裝之間的“糾葛”。
一、重視對“個性化”的理解
從家裝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家裝與定制家居之間沒有區別,特別是沒有個性化與標準化發展趨勢方面的區別。據了解,目前的互聯網家裝中一般不包括衣柜定制,可是卻絕對包括櫥柜定制。那么,互聯網家裝中的定制究竟是個性化還是標準化?
實際上,從定制所引出的所謂個性化的概念是相對比較含糊的。一開始談定制時,人們所談的是根據用戶的房型和面積來特別加工生產家居產品,如衣柜、櫥柜等。進一步,人們可能選擇產品的一些不同功能;再進一步,人們可能選擇不同的材質等等。但是可以看到,這個所謂“定制”的含義中,最最關鍵的,還是根據用戶戶型及面積所做的特定尺寸產品的加工生產。
的確,從生產的角度來看,企業也沒有提供所謂的個性化產品:首先,人們不能把產品的尺寸大小不同看成是個性化;其次,企業只是提供了有限的功能選擇;第三,企業也只能提供有限的產品材料和式樣的選擇。事實上,優秀的定制家居企業所努力的并不是個性化生產,而是產品的標準模塊化組合。所以,人們可能需要打破個性化的觀念來重新認識定制家居的個性化問題。
由此看來,在定制家居的原本概念中,并不存在人們所理解的“個性化”的需求。如果從家裝用戶戶型及面積的角度來談互聯網家裝,其實互聯網家裝是標標準準的“個性化”定制。不過,此“個性化”非彼“個性化”。從定制,到私人定制,然后到個性化,人們可能已經換了幾個概念。
二、為什么兩者都能夠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毋庸置疑,互聯網家裝發展火熱離不開其能簡化繁瑣復雜痛苦的家裝消費過程,提升家裝消費者在家裝過程中的用戶體驗,提高家裝運營的效率。那么,定制家居近年為什么能大熱呢?一方面,定制家居的核心是能更好地利用空間,增加收納功能。當房價越來越高時,對戶型空間的充分利用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并且也更加劃算。在這種理解下,定制家居和人們所謂的個性化需求可能沒有太大的關系。
另一方面,定制家居受消費者青睞的原因:家居商品消費的“虛擬體驗”。這是從3D設計的角度來認識家居消費者的需求。人們通常談及家居商品消費需要實物體驗,比如說一組衣柜,消費者需要親眼看到它,需要親手感觸它,去嘗試衣柜的功能性、才質感等等。這個需求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消費者還有另一種需求,業內人士稱之為家居消費的“虛擬體驗”的需求,即消費者還希望知道這組衣柜放到我家里去是什么樣子?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沒有空間想象能力來回答這個問題。
而定制家居過程中的3D設計環節,卻恰好滿足了消費者的這個“虛擬體驗”的需求。試想,一個優秀的衣柜導購滔滔不絕地告訴你這組衣柜放到你家里有多好多好,而定制家居企業卻通過3D設計軟件讓你看到這組衣柜放到你家里臥室后的效果圖,哪個更能打動你讓你買單呢?因此,定制家居快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虛擬體驗”的滿足。
三、未來兩者誰更勝一籌?
既然目前兩者都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那么在未來,誰又更勝一籌呢?有業內人士從“設計主導權”的角度進行了相關探討。
隨著3D云設計技術的發展,假定你在定制衣柜,我在3D設計空間中把你的臥室畫出來,把你要的衣柜也畫出來。你很滿意,所以付款下單。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你的臥室里光有衣柜當然不夠,要不要來張床?來兩張床頭柜?當我用鼠標把床和床頭柜的模型拖進你的臥室空間時,已經開始了“全屋定制”的推銷。你看到你的臥室空間中配套的床和床頭柜,可能只要價格不太離譜,你都會繼續跟進買單。因為你對這個家居商品消費的“虛擬體驗”滿意,而我卻因為掌握“設計主導權”而實現了全屋定制的銷售。
當下,這個3D云設計技術正在被互聯網家裝普遍采用,這時定制家居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虛擬體驗”優勢的喪失,而且還是“設計主導權”的喪失。因此,定制家居企業要從戰略的角度來思考“設計主導權”的重要性,去從互聯網泛家裝發展的框架中去把控定制家居發展的未來。
不過,不管未來兩者如何發展,對于企業來說,只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制定和調整發展戰略,相信也會有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