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風掠過木蘭溪,福建莆田荔枝林泛起燎原般的紅。這抹從唐天寶年間流淌至今的丹色,不僅是國家地理標志的甘甜印記,也是總部植根于莆田的中國涂料領軍品牌三棵樹與這片土地同生共榮的精神圖騰。
近日,三棵樹第二十屆荔枝文化節圓滿落幕。它既是三棵樹二十年如一日悉心澆灌的品牌盛事,更是面向未來、書寫“人與自然共生、企業與社會共榮”時代答卷的嶄新起點。以荔為媒,二十載光陰流轉,這場盛會早已超越節慶本身——它循古樹的年輪,將千年荔鄉的文脈與企業的綠色初心緊緊融為一體。
千年荔韻:從蔡襄筆下到生態地標
“荔城無處不荔枝”,郭沫若的贊嘆道破了莆田與荔枝跨越千年的繾綣。自唐代興盛的栽培史里,莆田荔香便冠絕東南:品種“陳紫”以“剝之凝如水晶,食之消如絳雪”的美譽,位列宋代 “果中第一”,“狀元紅”因北宋狀元徐鐸手植而文脈綿延;樹齡近一千三百年的“宋家香”更以國家一級古樹之尊,成為一部仍呼吸著的活史典;北宋蔡襄《荔枝譜》——世界首部果樹分類學專著——所載三十二品,半數源出莆田;“今天下荔枝,當以閩中為第一”的定評,早已讓這片土地的甜香,沁入地域文化的味覺記憶深處。
放眼莆田荔城區的三棵樹總部,三百余株百年荔枝樹構成了一座可呼吸的活態博物館。二十多年前,三棵樹總部大樓初繪藍圖,恰與三株百歲荔樹“狹路相逢”。三棵樹董事長兼總裁洪杰當即拍板:“砍了樹,還談什么天人合一?改方案!”于是,設計圖紙歷經十余輪推翻重來,最終讓古樹昂然立于辦公樓入口,化作天然的生態地標。不止于此,三棵樹將“道法自然”寫進企業基因:園區每一處線條都循著“天人合一”的哲思舒展——樓群為古樹讓出 C 位,覆以葉子形狀建筑輪廓襯托;廠房檐角與荔林流水相映,讓鋼筋水泥的棱角也被四季草木暈染著大自然的溫潤。
如今,三棵樹總部園區年結數萬斤荔枝的古樹群,已然成為“美麗企業”的鮮活注腳。這份對自然的敬畏與共生智慧,讓三百余株古樹歲歲碩果壓枝,也讓園區躋身國家級“綠色工廠”——這里上演的并非工業對自然的征服,而是文明與生態的溫柔相擁。這正是莆田千年荔文化在當代的生動詮釋。
廿載新章:從生態堅守到價值共生
2006年7月,當第一顆丹荔被輕輕摘下時,三棵樹或許未曾料到,這會是一場綿延二十載的文化盛宴的起點。此后歷屆主題,從“十八而荔 青春而志”的百億雄心,到“助荔冬奧 一起出色”的國潮擔當;從“同心協荔 一起向未來”的攜手并進,到“聚荔向上 共樹未來”的使命傳承——荔枝文化節早已成為企業價值觀的立體展臺。
荔枝樹下,品茶嘗荔、趣味互動,讓合作伙伴在清甜果香里觸摸企業溫度;荔枝湖畔,五洲伙伴,圍席而坐,共話綠色發展,使枝頭的一抹丹霞化作商業生態的紐帶;員工游園、家屬“荔”臨等環節,則把生態成果釀作員工與社會共享的盛宴。
今年,三棵樹第二十屆荔枝文化節以“荔志向上 自然出色”為主題,這份“出色”,是自然的饋贈,是健康的底色,更是三棵樹致力于為千家萬戶創造健康、環保、高品質生活的莊嚴承諾。二十多來,三棵樹堅持綠色發展,以“健康漆”刷新人居品質,以“中國漆”守護萬家燈火。二十載的荔枝文化節,不僅是一場果香四溢的歡聚,更成為一份堅守二十年的溫暖約定,一股永遠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更是一段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動人見證。
荔志向上 自然出色!正如洪杰所言:“工廠是美麗中國的細胞”,當三百余株古荔在園區舒枝展葉,當二十屆荔枝文化節的笑聲仍在林間回響,三棵樹正以荔枝為筆,在莆田沃土上續寫“人與自然共生、企業與社會共榮”的時代答卷!